90后女孩打造中国苹果园样板
为了实现“水果自由”,她选择学习果树学;为了家乡农业发展,她选择来到烟台市农科院;吃住乡间三个月,建起中国新时代苹果园的样板,她就是烟台市农科院苹果·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刘笑宏。
在苹果丰收的金秋九月,海阳绿水韵味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里,苹果挂满枝头。昨日,《爱在烟台》栏目记者采访了扎根苹果园、把青春写在烟台大地上的90后女孩刘笑宏,听她讲述在广袤大地上耕耘青春梦想的故事。
“干就把它干好,不会就学”
今年四月,在海阳绿水韵味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里,记者第一次见到刘笑宏。一顶帽子、一个大围脖、一件宽松的牛仔上衣,把她瘦小的身体裹得严严实实。她手边是正在修剪的苹果枝,说起果园,从品种特性、种植技术到管理模式,她侃侃而谈,让人很难相信两个月前她还是苹果栽培届的“傻白甜”。
“我们刚来这儿说要建果园的时候,很多人都在质疑我们,656亩、两个月,怎么可能?”质疑的声音并没有把这个90后女孩打倒,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。短短两个月,占地656亩的海阳绿水韵味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从杂草丛生、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拔地而起。
在建果园这件事上,刘笑宏是“初出牛犊”,但她不“怕虎”。“虽然我研究生学的是果树学,在学校也下地种过树,但管理这么大的果园,我还是第一次干。”在了解到山东省苹果·果业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“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”的思路后,刘笑宏走出实验室,主动申请入驻海阳基地。“走出自己的舒适圈,出去闯一闯、试一试”是她迈出这一步的信念支撑。“我太想去了,这就是我毕业回到烟台要做的事情。去之前,郭院长告诉我,去那里是要吃苦的,我想肯定要吃苦。”
1月20日,园区正式开工,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女生,刘笑宏从一开工就住进了村里。“我就是那种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的人,我不会我就学,把我会的都用到实践上。”60余台挖掘机、工程车填沟平渠、深翻土壤、平整土地。严冬季节,刘笑宏白日里穿梭在656亩土地上,查看工作进展,夜间总结经验教训、做好明日规划,忙到晚上12点是家常便饭。她小小的身体仿佛积聚着大大的能量,同事经常调侃道:“特别小的一只,得拿着放大镜到地里去找她。”
在万物复苏的四月天,刘笑宏的青春就像栽种在这阡陌纵横大地上的小树苗,种下了满满的希望。
“不能辜负自己,拒绝躺平”
凭着这股“闯劲”,刘笑宏两个多月瘦了14斤。“有一次我写报告写到半夜12点,想眯一会儿,就抱着电脑睡着了,睡到第二天凌晨4点,一个激灵我就醒了。”她笑着告诉记者。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目标成为刘笑宏奋斗路上的铺路石。
寒冬腊月的果园里,就算穿得再厚,十几分钟就冻透了,每次干完活刘笑宏都要回到住处冲半个多小时热水澡才能暖和过来。果园里四处没有遮挡,上厕所不方便,她就不喝水,一阵风刮过来脸上,嘴里都是沙子。着急赶工期,她上起火来头发一把一把往下掉。刘笑宏说:“那段时间真的是出门靠走,喊人靠吼,取暖靠抖。”
就这样,从岁暮天寒干到春暖花开,刘笑宏栽种的树苗在汗水的灌溉下迎来春意阑珊。
“梦想无需远方,就在脚下”
从果园开路选址、跟村里沟通协调和定方案,到果树绑什么样的绳、采买哪种肥料、成本多少,再到每个人一天能干多少活、几天能干完,从果树的树体整修、春剪到后勤对接,刘笑宏什么活都得干。“我家里也有苹果园,以前从没帮我爸干过活,这个园子建起来以后,我都能跟我爸切磋交流经验了。特别是我第一次学会欧洲果树的修剪方式时特别激动,来了之后真的是不想走,拿着剪子咔咔地一顿修。”
要想把果园建成中国样板,不仅要吸收经验,更要改变思维定势、融入科学技术,这样才能实现苹果园从劳动力密集化向轻简机械化的转型。除了刘笑宏,果园建设团队里还有徐维华和姜福东这两个青年力量,他们作为乡村振兴“新生代”,用青年的创新思想,俯身躬行、耕耘垦拓。“在建园过程中,我特别感谢院里的领导、老师,还有团队的伙伴,根据制定的计划,大家都是一茬压一茬地在果园里干,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。”选种选地、肥水管理、机械化栽培、数字化系统应用,每个环节都有市农科院的研究员做专业技术指导。“我们是要抢工期的,时间卡得特别紧,所以每天都很紧张,一直到园子建成,我才松了口气。”刘笑宏说。
待到十月,园子里的苹果就可以丰收了。刘笑宏也在期待着硕果飘香的季节,到那时,园子里结出的累累果实就是她奋斗青春的最好证明。
如果说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的乡愁”是刘笑宏回到家乡实干担当的最初动力,那么“敢拼敢闯、脚踏实地的信念”便是她厚积薄发让青春绽放的助推器。刘笑宏小小的身躯里,蓄积着破土而出的力量,在拔节生长的果园,用年轻人的执着坚守描绘出属于她的青春画卷。